党建文化

创新发展绿色先行 深圳通产集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2019-12-03 3

征程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使命。

深化理念认识,强化绿色引领

 

一直以来,深圳市通产集团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探索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深化理念认识,积极搜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深入理解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的内涵,结合实际挖掘符合企业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观。

 

通产集团积极树立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重要议事日程中,结合实际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形成绿色环保的企业文化。集团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引领,生态发展”作为指导,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争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的典范。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生产

 

提升自身的绿色生产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是通产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集团始终秉承源头与系统节能结合,技术与生产节能并重的理念,以年度节能减排责任目标为总抓手,以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为重点,坚持生产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积极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逐步构建绿色发展格局。通过全年的不懈努力,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度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绩斐然。2019年集团带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产丽星”)发展低碳环保技术、研发环保材料、使用新能源、循环利用包装废弃物,形成绿色生产链,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率。截至10月底,通产丽星2019年已申请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已获专利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到目前为止共获专利授权475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通产丽星始终坚持创新科技,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融入生产。

 

肇庆市通产玻璃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要工厂”)总投资250余万元,完成清洁能源燃料的全面升级改造,截至10月底,年度累计减少SO2约35吨,年度使用电动叉车累计节省柴油10万升,余热锅炉利用累计节省柴油500余吨,累计回收社会各类废旧玻璃5.5万吨。高要工厂2019年整体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及资源再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川通产华晶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充工厂”)充分回收利用废旧玻璃、优化循环水系统、优化窑炉烟气处理系统、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速率、逐步采用环保塑料包装材料、停止木制包装材料的使用,截至目前已回收社会各类废旧玻璃约3.61万吨,使用外购碎玻璃累计约3.11万吨,累计节约用电约6万KWh。南充工厂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循序渐进,逐步推动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树立绿色品牌

 

作为国有企业,通产集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忘初心,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与客户合作共赢,与股东共享权益,与员工共同成长,与区域共谋发展,与社会共建和谐。

 

通产丽星建立了ISO14001环境管理、OHSAS18001职业健康健全管理及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环境污染防治、能源资源节约、碳排放控制、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管理、员工权益维护及其它相关社会责任进行持续管控,不断推进公司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2020年,通产丽星将继续进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升汽车轻量化和化妆品包装阻隔性能;继续推进生物基塑料和二氧化碳聚合材料的工程研发和应用推广,减少石油基材料的使用;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全面治理印刷废气,为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高要工厂和南充工厂在稳步推进2019年度节能减排计划的同时,制定和完善2020年度生态文明工作计划,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循环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打造绿色品牌,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

 

未来,通产集团将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履行好国企的社会责任,坚持绿色生产,努力发展并完善绿色发展格局,打造企业绿色品牌,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排头兵。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