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产集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实施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安全监管,极大地提高了集团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通产集团塑料业务通产丽星公司,自2015年以来,启动工业4.0项目,在各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使用机器人、机器手来代替人工操作。在软管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采用自动流水线联通上下生产工序,减少人工操作的中间环节,既缩短了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提升了40%左右,也降低了人工操作出现工伤概率。在注塑车间,重新布局设备,加装机器手代替人工取成型产品,实现了一人双机作业、一人多机作业,从而使人员效率提高50%甚至更高,更避免了人员夹伤、烫伤等伤害。
通产集团玻璃业务,自建设开始就采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来规避安全风险。在玻璃窑炉区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窑炉监控系统,在窑炉内部加装水冷摄像机,实时监控窑炉内部运行情况,窑炉各区域装有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监测窑炉、玻璃液温度以及窑炉内部压力,为窑炉运行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在热成型车间,使用的行列式自动制瓶机,采用计算机柔性控制系统对机器动作进行控制,一旦设备运行出现意外或故障,设备会自动切断玻璃液停机。冷端生产采用了自动输送、自动检测、自动包装设备,减少人工操作,规避人身意外伤害。碎玻璃加工采取多种技术集成自主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废旧玻璃破碎、加工、筛选生产线,提高了加工效率,大幅度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人身伤害风险。
通产集团在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同时,加强了企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生产、安全监管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联动。在各所属企业的生产车间、重点区域按照各类感应报警器和视频监控系统,连接到工厂生产调度安保监控中心,使厂区的各个角落的设备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在显示屏一览无遗。只要车间有异常情况发生,报警器立刻就会发出声响,中控室内地显示屏上会出现时间发生的具体地点,监控录像可以直接调出来显示现场情况,方便中控室的值班人员判断事故大小。通产丽星公司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远程监控,在总部坪山基地可以随时查看广州增城基地、江苏无锡基地和上海基地的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情况。
(通产集团胡世洲)